第(1/3)页 “晚报,晚报,《秦湾晚报》!” 从系里回来,已是华灯又上,又路过了熟悉的大路旁,还是二十年前那对两口子,手臂上搭一摞报纸,用秦湾口音在叫卖着。 他们都是国营纺织四厂的职工,为了生计,只好到校园里来卖报纸。 这叫卖的声音,陪伴了彭湃大学四年。 回到宿舍,于冬冬不在,陈遇春提议道,“我们都说说年龄,看谁最大?” 这是学校宿舍的常例,排名结果竟是李剑最大,冯剑华、陈遇春排前三,彭湃和林晓锋最小,当然,大家自动把于冬冬屏蔽了。 “我们晚上出去吃吧,”作为一个娘娘腔的老大,李剑提议道,“庆贺一下。”对这个提议,自然没有人异议,但是走出校门李剑即不到那些豪华饭店,也不到苍蝇馆子,直接奔着一家路边摊去了,“吃饺子?” 吃什么是次要的,在哪吃也是次要的,前世今生彭湃很少吃路边摊,波特曼酒店的饮食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。 几个人走了进去,这就是一个简易的草棚,里面架了几张简易的小桌,小桌四周散落着几张马扎,一张落满灰尘的桌子上摆了一台黑白电视,吴京正在刀丛中大战那个清朝的什么王爷…… “吃什么,我请客。”李剑很豪爽,彭湃对他的印象竟一时大为改观。 “有羊肉馅的,牛肉馅的,三鲜的,芸豆的,鲅鱼的……” 花样还真不少,各人点的也都不一样,饺子上得很快,大家看着电视埋头吃了起来,功夫小子的动作很是利索干净,刚刚从高三题海战术解脱出来,大家看广告都看得津津有味。 “再,再给我来一斤。”陈遇春吃得很快,“给我也来一斤。”李剑又亮开标志性的兰花指。 饺子很香,彭湃发现自己一斤也不够,他也举起了手。 路边简易的“厨房”里,老板娘看着几个学生,手上的速度更快了,盆里的馅也越来越少。 “老头子,馅没了。”老板娘起初心情大好,这五个主顾简直要把剩下的饺子都包圆了,可是问题也来了。 “老板,再来……一盘吧。”陈遇春又竖起了指头。 “我也再来一盘。”冯建华打了个嗝,也举起了手。 老板不作声了,他看着简单的小账本,这五个学生娃,每人已经吃了四斤饺子了,山海大汉就是能吃吗? 第(1/3)页